05 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3 > 05 >

秦汉时期的乡里控制与邑、聚变迁

【作者】 王彦辉

【关键词】 邑 聚 聚落 聚邑 乡镇

摘要】"邑"是一个古老的概念,一般指人为规划的居所或行政管理下的定居单位;"聚"、"聚落"就其实存性而言应与人类定居同步,就其概念而言是战国以后的新名称,具有自然形成的聚居地的含义;"里聚"、"聚邑"、"××聚"则是国家行政管理下的称谓。其中"里聚"指的是开放式的村落,"聚邑"则属于具体的行政村,"××聚"则是名都大邑周围的卫星城或县属的乡镇。由"聚"而发展为"里聚"、"聚邑"、"××聚",是由"聚"、"邑"演变为乡镇的大体路径。秦汉时期,百姓的居住地始终都是"邑居"与"散居"并存,秦及西汉初年以"邑居"为主,西汉中期以后"散居"逐渐成为主流。"聚"是生生不息的,国家不断将之整合到乡里体系之中,乡里建制与自然聚落在纵向进程上是分离的,在横向截面上是大致合一的,总体上是合一与分离的并存。中国帝制时代的城乡分离发生较早,最迟到西汉末年乡村人口已经超过城市人口。在动乱年代,国家管理系统瘫痪,家族凝聚力凸显,兵匪势力抬头,从而形成各种形式的脱离国家管制的共同体,而一旦大一统局面再现,国家就会对这些坞、庄、营、寨进行整合,重新将之纳入基层管理体系之中。

上一篇:西汉梁国封域变迁研究(附济阴郡)
下一篇:历史学家也是历史的创造者

版权所有:《史学月刊》编辑部  豫ICP备05010140号
地址:开封河南大学东一斋  邮政编码:475001